非化脓性中耳炎,主要由各种原因导致咽鼓管阻塞所引起。本病的病名很不统一,有卡他性、浆液性、粘液性、渗出性、分泌性中耳炎及咽鼓管阻塞等名称。
(1)听力减退 病前常伴有感冒史,此后听力逐渐下降,头位改变,如头偏向健例,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暂时改善,慢性因耳内液体粘稠故听力常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。患者常伴有自声增强感。
(2)耳痛 起病时常有轻微耳痛,但有耳内闭塞闷胀感,按压耳屏暂时减轻。
(3)耳鸣可为间歇性如“劈拍”声,头部运动打哈欠、揖鼻耳内出现气过水声。
(4)检查 ①鼓膜 早期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有少数放射状扩张血管纹,鼓膜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,锤柄向后上移位,呈横位,短突外突,鼓膜失去光泽,鼓室积液呈黄色和液平面积液较多时,鼓膜外突活动受限,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行诊断性鼓膜穿刺术,确定诊断。②听力检查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闻测试,结果为传导性耳聋。听力损失程度不一,重者可40分贝,以低频为主,声阻抗检测显示中耳压力的变化,鼓室压曲线对诊断甚有帮助,平坦型(B型)高负压型(C型)系本病典型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