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NGLI
JIOUYI
TESHE
ZHUANGJIA
CHANPING
WANGYI
KANGFU
JIBING
ERBING

自动滚屏(右键暂停)
如何提高我们听障人的口语表达能力
发布时间: 2004-4-25 18:03:57 被阅览数: 92 次
本文来来自“悦耳网”

刘全
  大家好!
  首先我要为韩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。韩东,你确实是我们的榜样,你的成绩已经证明了你是一个优秀的人,更是我们之中的优秀者。我相信你的人生将是璀璨的一生。
  我很高兴,在天荷办的这个网站里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,我更希望以后这里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场所。在这里,我们共同探讨彼此关心的话题,共同研究对策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互相关心,互相帮助,互相激励,互相提高,从而共同进步!
  在这里,我还是想让大家探讨一个问题,就是如何提高我们听障人的口语表达能力。我在这方面花了一定的功夫,但收获甚微。我想知道现在如果要使自己的舌头变得更灵活,是不是可行,如何做才能成功?对于我来说,我的话别人是听得懂的,但有时不清晰。如果有意识的,认真的说了,又能说清楚。我想相当一部分听障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。
  我个人认为,现在应该再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,就是汉语拼音要发准。而且不能搞错。每一个字都能说清楚了,我想再一句话也应该清楚了。以后,每一句话都应该能讲清楚了。
  我欢迎大家对以上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。谢谢!

free-heart回应:
  刘全,你的问题非常实际,我也有同感,也认真想过如何提高表达能力。
  聋人在表达方面的问题,我想有很多原因。第一是最基本的,就是因为听不见而造成的口齿不清;第二是,我们本身就听不见,缺乏语音信息系统,虽然有书、报纸、电视和互连网,但是都无法补偿我们失去的以听为主要渠道的信息系统;第三是,我们的知识量是否有限。
  针对第一个原因,我觉得发音清晰不清晰固然很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就教育学来说,孩子学说话的黄金阶段是0-6岁,7-18岁就已经很困难了,而过了18岁,就已经定型,要正音实非易事。
  针对第二个和第三个原因,虽然比较难以克服,但是我觉得应该有其他办法弥补。首先,要大胆和别人交往,越多越好!而且尽量做到一对一的交流,不要在乎自己的面子。在不断的交流中,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。同时,要博览群书,多吸取好的句子,再应用到实际当中。顺便说,朋友常常笑我说话带着书面语的味道,我想很正常,呵呵。以上应该对提高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吧。
  我也遇到常常表达不出自己想说的内容的时候,这时,我觉得提高我表达能力的最大帮助,就是别人硬逼着我不断地说,不断地想,同时还有许多哲学方面的好书的引导。

天荷回应:
  周婷婷说的有一定道理。
  事在人为,只要我们努力去做,付出的总是有回报的。人的潜力,有时候真是不可预料估算的。
发音清晰程度,最关键的是本人听力水平,包括经过助听器的努力,其次是人的悟性,再就是旁人的努力,比如协助校正发音等。
  刚和陌生人打交道,确实有些障碍,不过和你接触久了,肯定会熟悉你语言特点的。
  具体到每天朗读课文,也是不错的锻炼。

北征南雁回应:
  有残余听力,能说话的朋友,是可以进一步加强语言能力,不管多大,都可以改进的。关键在意志力,当然环境很重要。我说话一直带乡音,是意志不够的缘故,我时常逃避说话,看到你们的留言,我汗颜。愿和大家一起努力

蝙蝠回应:
  可以的,就是多说话。
  我也很高兴,能认识很多朋友,在听力上我只能说一家之言,多说与表达成正比,但是正如你说的,可能很多人都说不清楚,我也不例外,原因也是,拼音发音不正,听不到,始终不能正确地说好话,以前因为听不到也无可奈何,但现在有助听器,听得到,能听清,对说话是有好处的。
  在说一件事,我说话是很快的,在以前就算说的不是清楚,但表达能力还是可以的,但这几年,日渐孤避,说话也说不利索了,还时常语句混乱,自己也知道没说清楚,但心里越想说清楚,说出来的就越糟糕。
 所以,我劝一句,不要给自己压力。你说的重学,我也知道,但我始终没去做,你要想说好话,就要自己努力了。

常笑回应:
  听障人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应该要自信,因为有自己的思维和智慧;你认真去表达,别人能听懂的。我觉得还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头脑和勤劳能干的双手很重要,这个东西很多正常人都没有。社会上很多陷阱怎么去面对,很多是非怎样处理,必须多问,多学,多干。很难想象,你不懂标底,不懂合同,不懂付款,你能战胜健全的对手,作成大生意,成就大事业?
  我从3岁开始带助听器,天天在想,怎样听得清楚,怎样说得清楚,怎样把自己推销给别人,现在想回来,可能是个歧路,还是自己的事业重要,我不适合业务销售,那只有一个出路:干,干得漂漂亮亮,干给人家看。人家才会信服你!
  有感而发,千言万语,不!语言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受,或我没有这个表达的能力。请大家指教!


相关文章:
  • 试谈聋生阅读障碍和干预
  • 浅谈耳聋儿童的情感问题

  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