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问题的提出
由于听觉缺陷而造成的语言障碍,是聋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。因此,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,是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。正如台湾著名特教专家林宝贵先生所指出的那样:“要解决听障者的问题,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问题。语言沟通问题解决了,其他的教育问题、学习问题、情绪问题、社会适应问题、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。”
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,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,都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。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,尤其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。这是由聋生语言形成的困难性、复杂性和聋生语言基础极其薄弱、语言实践机会极其缺乏等因素所决定的。
然而,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,多数聋生家庭对发展聋生语言重视不足,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语言、运用语言,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、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脱节,严重影响着聋生语言的发展。
本课题旨在立足于发展聋生语言能力这一方向,着力构建家校合作模式,探索一条符合农村聋生家庭发展语言的路子。
二、开展家校合作实验,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
1、实验目标
(1)形成家校合作模式。聋生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明显增强,能自觉配合学校主动肩负起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责任;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,掌握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方法,比较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语言。
(2)形成家庭语言学习教材和家庭手语训练教材。
2、实验对象:选取刚入校的一年级聋生及其家长为实验对象,进行连续性实验。
3、实验操作过程
(1)调查聋生家庭教育状况,确定实验对象。我们编制了聋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,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,主要从家庭基本情况、家庭教育状况、家长对实验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,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性依据。在此基础上,组织家长报名,把关心孩子语言发展、参与实验积极性高的家长作为实验对象。
(2)规划语言学习目标。我们依据聋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中的知识点,按照聋校语言教学的目标尽量与家庭语言训练目标一致、强化语言积累和语言交际的原则,确立了聋生积累语言、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期的具体训练目标。
(3)编写家庭语言训练教材。根据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家长的实际,我们主要编写了两类教材:一是汉语语言训练教材,二是手语交际训练教材。教材的编写力求突出五个方面:一是把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在家庭中加以巩固(如对照实物、动作演示或用手语帮孩子巩固词语);二是积累词语、词组的扩展训练(如根据聋校语文第三册第六课中的“挂着”一词,实验教材中设计了“挂着表”、“挂着衣服”、“挂着毛巾”、“挂着书包”、“挂着篮子”等,让家长结合情景帮聋生积累);三是利用学校学习的新句式在家庭中创设情景,帮助聋生学习积累句子 (如聋生在一年级学习了“这是什么”的句式后,要求家长结合家中实际,带领聋生学习“这是圆桌”、“这是沙发”、“这是毛巾”等等);四是在生活中学习词语、句子,要求家长随时把聋生在家庭中见到的新的语言现象,运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帮聋生学习语言;五是交际训练,设计安排一定数量的适合聋生和家长运用手语或书面语交流的句子。
(4)举办家长学校:利用家长两周一次接送聋生的时机,根据实验教材,从训练内容、方法和手语三个方面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。每学年培训三十六课时左右。
(5)家庭语言训练实践。家长根据实验教材和教师的培训,利用聋生休息的时间,每天用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带领孩子进行语言学习。
(6)家庭语言训练效果的平时检查与巩固。每周一家长送聋生时,教师首先检查家庭语言训练的情况,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。另外,教师结合教学实际,安排一定时间帮助聋生巩固在家中学习积累的语言。
(7)假期综合训练、巩固。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,教师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内容,指导家长在假期中进行综合训练,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。
(8)综合评估、总结与推广。每学期开学初对聋生在家庭学习语言状况进行一次效果评估,及时总结典型经验,并运用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的形式,予以推广,促进家庭教育整体质量地提高。同时,及时把实验成果运用到新的班级,进行第二轮实验。
三、实验初步成果
1、家庭教育实验深受家长的欢迎,家长的教育意识明显增强,教育观念明显转变。问卷调查和阶段性评估结果显示,家长对实验工作满意率为100%,95%的家长能按时参加培训,67%的家长认为参加实验对教育孩子的帮助巨大,66%的家长能掌握教师培训的方法且能有效地运用。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,家庭教育由自发型、随意型开始向自觉型、计划型转变,改变了过去重养轻教、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在于学校的错误认识。
2、聋生的语言能力显著提高。首先表现为聋生积累词汇量有较大提高。多数家长掌握了“卡片学词识字法”,结合家庭生活实际,随时把在家庭生活中见到的新事物、新现象,制成卡片,帮助孩子在生活中、在实践中学词识字,把生活中、实践中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聋生掌握了大量的在学校课堂内学不到,在生活中却经常见到、用到的词汇,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。仅以2001年上半年的评估结果为例,制作300词语卡片的有4人、200个左右词语卡片的有1人、100各左右词语卡片的有3人、100个词语卡片以下的有2人,聋生对学习词语的掌握率均在90%以上。其次表现为聋生运用句式说写句子的能力明显提高。多数家长为聋生建立了“写句本”,根据实验教师的辅导,利用在学校里学习的新句式,采用“即时学习法”,让聋生在生活实践中练习说写句子,把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,提高了语言的使用率,较好地解决了语言学习与应用脱节的问题。在“运用句式说写句子”的评估中发现,5名聋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明显高于同年级未参加实验的聋生,而且在某些方面也高于比实验班高出1——2个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。这五名聋生说写的句子不仅题材广泛,内容充实,有较大的扩展性,是在课堂内学不到的,而且语句通顺,基本上无语序颠倒现象。第三表现为家长基本上能与聋生进行交流沟通。部分家长能运用手语与聋生交际;个别基础较好、素质较高的家长能用口语、用书面语和聋生交谈,交际中家长注重用完整的语句,有助于聋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。
3、编写出四册家庭语言训练教材和两册手语培训教材。
四、结论
1、聋校有计划地指导家庭教育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是可行的。家校合作是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成功模式,能有效地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,进而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。
2、家长学校、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、个别指导、教师和家长协商是聋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。
3、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六项原则:一是实用性原则。要立足于家庭教育的实际,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具体、实用的方法指导上,避免过多从理论上讲授。二是针对性原则。一方面要针对家长素质偏低(大多数为初中水平)的实际,注重培训内容深入浅出,易为家长掌握、应用;另一方面要针对聋生的生理、年龄特征,注重传授形象直观等乐于接受的方法;另外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,注重研究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方式、方法。三是实践性原则。家庭教育的生命在于实践。每次培训结束后、节假日(尤其是寒暑假)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作业,使家长学用结合,在实践中练习运用。四是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。聋校指导家庭教育必须有长远规划,有总体的目标,避免随意性,同时又要循序渐进,分阶段逐步实施。五是分类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。既要根据家长的共同点抓好集体培训,又要根据家长的个别需要、聋生的剩余听力状况,进行个别指导。六是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,这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。
4、情景学习法、反复训练法、卡片学词识字法、即时学习法和语言交际实践法等是家庭发展聋生语言的有效方法。
曲阜市聋哑学校家庭教育实验课题组 刘凡平 齐鲁特殊教育网
相关文章:
营造轻松气氛--让聋童在游戏中学发音浅谈聋生自主学习导引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