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康立 原晓英
山西省运城康立耳病医院
耳聋的治疗目前在医学界尚属于一大难题,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和针对性药物。而耳毒性药物的应用,环境噪音的影响及其它如生活压力,饮食结构等的影响使耳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。所以说,对耳聋治疗药物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。我国中医药治疗耳聋已有悠久的历史,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所以开发研究治聋中药也是研究治聋方法的一条途径。
根据干祖望教授在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耳科部分提供的131首古今治聋方药,经统计用药239种,用药次数排在前59位的依次为甘草、石菖蒲、茯苓、磁石、川芎、白芍、黄芩、当归、熟地、肉桂、生地、木香、干姜、陈皮、黄芪、人参、黄柏、木通、栀子、麦冬、防风、半夏、山茱萸、枳壳、附子、玄参、柴胡、山药、远志、白术、桔梗、大黄、黄连、羌活、麝香、香附、杏仁、茯神、泽泻、菊花、五味子、连翘、升麻、蔓荆子、细辛、全蝎、沉香、天南星、肉苁蓉、丹皮、骨碎补、薄荷、川椒、犀角、槟榔、大枣、菟丝子、巴戟天、荆芥。其中补气药6种,疏风药8种,补血药4种,温脾助阳药9种,清热药10种,利水渗湿化痰止咳平喘共7种,安神开窍药5种,平肝熄风药1种,收涩药2种,理气药5种,泻下药2种。
由于历代对耳聋的辩证分型不同,各证型所立方剂的数量也就不同,因而这样统计的选药次数就会有偏差。但从以上入选药物的种类、品名看,已足以反映治聋常用药物及各种治聋方法了。
西药对耳聋的发病认识主要有几方面:1、感染。主要指病毒感染,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及其它传染性病毒,如风疹病毒,腮腺炎病毒,麻疹病毒等。2、微循环障碍。可以是原发的内耳局部微循环障碍,也可以继发于其它病如脑血栓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等。3、听神经及毛细胞的损伤。噪音损伤,耳毒性药物损伤;4、微量元素缺乏。如钙、锌、铁等。治疗方案:抗血栓、扩血管药物+神经营养类、脑代谢活化剂+其它。扩血管类药物如654-2、西比灵、尼莫地平片、地巴唑、培他啶。神经营养类药物如:能量合剂、胞二磷胆碱、ATP、21金维他、VB1、VB12及微量元素钙、锌、铁制剂等。脑代谢活化剂如:都可喜、脑活素、脑神经生长素、生长因子等。另外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激素类、利尿类、降低各容量类、降血脂类、抗微生物类等药物。
中药制剂现已被普遍选用且证明有效的药物有复方丹参注射液、盐酸川芎嗪注射液、葛根素注射液等。动物实验证明对听觉功能有改善的药物有甘草、骨碎补等。甘草中提取的甘草次酸可降低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阈值,骨碎补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(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等)。其它与西药治疗方案相适应的药物有柴胡、地黄、甘草具有激素类抗炎作用,对炎症过程的释放,白细胞游走等许多环节,都有一定的影响。甘草、当归、泽泻等可降低高血脂症,预防血脂升高。当归、山药、黄精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可提高听神经的耐缺氧能力,改善听神经及毛细胞的功能状态,黄芩、黄连具有抗菌、抗真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变态反应及降低血压、降低血脂等作用。单味药人参具有29种皂甙、5种多肽、19种氨基酸、14种微量元素及VB1、VB12、 VC、烟酸等,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,如,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抑作用,对垂体——肾上腺皮质系统刺激作用,降低血脂、血糖作用、对冠状动脉、脑血管、眼底血管扩张作用,增强免疫力作用等。
我们从上所列举的药物有效成分中可能看出,西医治疗方案中的各种药理作用中药全都俱备,而每种中药的成份都非常复杂,常常是多种成份并存,如抗炎、抗微生物兼备,扩血管、降血脂、降血糖兼备,或多肽、多糖、微量元素、氨基酸兼备,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,决定了它们功效的多面性。
临床中,中医治疗的精髓之一即为辨证论治,通过辨证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病情,了解病因、病理、病情的轻重缓急。用药时我们就能全面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,主治功效及其相互配合后的协同与拮抗作用,通过有机地组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功效,牵制其毒副作用。总之通过辨证确定的方剂(也就是治疗方案),将比西药更具全面性。
通过以上的探讨,我们可以看出,中药治疗耳聋是可行的,我们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藏,为防聋、治聋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。